美女视频黄a全部_大尺度在线视频_国产三级理论_xx凸厕所女大小便视频

你的位置:首頁 >

智慧城市建設應面向新科技革命

來源:$article_from_name$ 2024/10/8 9:09:46 點擊:
智慧城市(Smartcity)不是個新概念,從IBM公司提出概念,到現在已有十年的時間。智慧城市還沒有被公認的定義,但總體內涵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(ICT)手段監測、分析、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,從而對于像民生、環保、公共安全、城市服務、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,讓人們的生活更便捷舒適。
  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得到熱烈響應。截止到2016年5月,全國95%副省級以上城市,超過76%的地級城市,共有超過500座城市的政府提出建設智慧城市。盡管如此,當前,智慧城市建設還特別應該面向新的科技革命,在技術、人和制度三個維度框架下,在更高層次上謀劃推進。
  第一,在技術層面,要面向新興的技術,做好智慧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。云平臺、大數據這樣的新技術,不是在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得到廣泛應用了嗎?是的!然而,現在智能城市技術構架中,還需要納入一些對城市發展有重要影響、新出現的顛覆性技術。首先,對于像網絡約車、共享單車等已經應用的技術,要盡快整合到智慧城市的構架中。這些技術對城市的交通、人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,也對城市的管理帶來新的挑戰。由于這些技術的發展,是由滴滴、摩拜單車等企業發展運用,智慧城市平臺要盡快與其相銜接。網絡約車、共享單車不僅僅改變了出租車、步行交通的業態,也對交通系統產生影響,反映了城市交通規劃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,怎樣通過分析研究這些技術應用的數據,對相應問題加以改進,對相關聯產生的新問題予以化解,是智慧城市建設非常需要考慮的。
  其次,對于像無人駕駛汽車等新技術在未來的廣泛應用,要未雨綢繆做好納入智慧城市構架的準備。世界正在發生新的科技革命,由此會引發新的工業革命。2015年3月,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研究報告《深度轉型:技術轉折點和社會影響》顯示:當前世界正在迎來很多改變生產和生活的新技術。78.2%的受調查者認為,到2025年,也就是8年后美國道路上行駛的汽車中10%是無人駕駛汽車!很多中國人認為無人駕駛汽車是未來很遙遠的技術!然而,2016年10月,美國前總統巴拉克?奧巴馬(BarackObama)在著名的科技雜志《連線》(Wired)表示:“這項技術已經基本成熟!蓖ㄓ闷(GeneralMotors)的預見和趨勢主管理查德?霍爾曼(RichardHolman)表示,大部分汽車業內人士認為無人駕駛汽車將在2020年乃至更早的某個時間上路。2020年!只有3年左右的時間!
  無人駕駛汽車在城市上路,不僅僅對交通產生重大影響,而且將使私家汽車的數量大大減少。美國有專家預測會使私家汽車數量下降90%。我曾經對這樣的預測也不相信,但當摩拜單車、ofo單車在北京的街頭到處都有,我愛人說家里可以不必有自己的自行車時,我相信了。如果私家車的數量大幅下降,那么城市的停車場就不需要那么多了,城市的規劃要好好重新修訂!這些將會讓正在建設的智慧城市產生很大的沖擊!在美國最大的城市當中,只有6%的城市將自動駕駛汽車考慮到了長期規劃中,在中國有多少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中考慮到這樣的問題了呢?
  這引出兩個問題:智慧城市建設該怎樣應對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改變和挑戰?另一方面,智慧城市建設該怎樣支持新科技革命的發展?智慧城市興起于技術的進步,如果面對新技術的革命,難以或者不能適應,怎么叫得上“智慧”呢?
  第二,要在智慧城市中把人擺在核心的位置。智慧城市建設當然要依靠先進的技術,但是,智慧城市的核心是為人服務的。這聽起來似乎是句沒有實質內容正確的話。或許有人說:智慧城市建設就是讓市民生活方便便捷。這當然應該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目的,但是,在新的科技革命年代,智慧城市應該對人有更高的支撐!首先,由于科技革命的發生,知識更新的速度非?,同時,由于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,人類的工作將受到很大影響,那種大學畢業后一個工作做一輩子的時代可能要結束了!有專家分析指出,現在讀中小學的孩子,他們未來從事的工作目前在社會上大部分還未出現。所以,終生學習對人是必不可少的。那么,智慧城市建設就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、不僅僅是讓市民方便,而還要更好地支持市民學習!在我們的智慧城市可以讓市民更方便的連接到各種慕課(MOOC)學習平臺,我們的智慧城市平臺上,有更多的學習空間,有更生動、引人入勝的學習社區。這樣智慧城市也是學習城市(Learningcity),提高了城市的人力資本,當然也提升了城市競爭力。
  此外,智慧城市要促進人的創新。智慧城市還要應用FabLab(FabricationLaboratory,裝配實驗室)、LivingLab(生活實驗室)等工具和方法,實現以用戶創新、開放創新、大眾創新、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創新。無論是麻省理工學院提出的FabLab,還是歐盟倡導的LivingLab,都是要適應人類創新模式的拓展,讓社會更具創新活力。也就是被很多專家說的創新2.0模式。
  創新2.0模式似乎有些人不太理解。實際上就是說由于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,科技創新不再是少數科技工作者的專門活動,每個人都能夠進行。創新由少數人的創新,走向“大眾創新”。傳統的以技術發展為導向、科研人員為主體、實驗室為載體的科技創新活動正面臨挑戰。創新由封閉的創新,走向“開放的創新”,以用戶為中心、以社會實踐為舞臺、以共同創新、開放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.0模式正在逐步顯現。中國政府所提的“大眾創新,萬眾創業”,其背后就包含著創新2.0。需要強調的是第一代LivingLab是由建筑師和工程師們發明的,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的用戶需求,他們在建筑施工后期,邀請用戶來共同設計公寓及其居住環境。這種用戶參與設計過程的新方法,也可稱為設計、建設和使用的“三相融合”創新。但是,目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,把以促進人的創新為“大眾創新,萬眾創業”服務,作為目標的城市還不多,特別需要加強。
  第三,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制度創新,以支撐新技術帶來的變革。智慧城市中的智慧醫療也好、智能交通、智慧城市管理也罷,這些系統的應用都將使原來醫療、交通和城市管理的運行模式,以及其中人的行為方式發生改變。需要制度創新,予以規范。比如,醫生該怎樣使用醫療數據和機器診療系統?醫生是不是必須使用大數據才能做出診斷,什么樣的情況必須使用機器診療系統?而對于像醫院產生的醫療大數據一樣,各個不同系統產生的大數據,主權歸誰?該由哪里管理?如果說是歸政府,又該怎樣在保護個人隱私的情況下,向企業、機構或公眾開放?這些都需要在制度層面創新,以更好的支持智慧系統應用與發展。
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·諾斯(DouglassNorth)認為,工業革命與其說是技術革命,不如說是一場制度革命。因此,對于新技術應用產生的智慧城市,對于新技術革命對智慧城市產生的影響,更需要政策與法律法規變革予以支撐,才能使智慧城市建設更加健康、可持續。